西蘇瓜子村的蘋果產業園。

記者 王詩俠

果樹雖還不粗壯,但已有綠色的果子掛在枝頭迎風擺動。7月18日下午,“我們的家園”網絡主題活動來到阿壩州黑水縣維古鄉西蘇瓜子村。在這里,蘋果產業基地已經初見規模。

“今年才是種植的第二年,還在‘壯樹’的階段?!本S古鄉黨委副書記、鄉長王國智介紹,今年已經有電商平臺前來洽談,他估算產值大約能有24萬元,等到果樹豐產以后,年產值可實現100萬元。

村民正在園區勞作。王詩俠 攝

王國智所說的產業園是維古臻品現代蘋果科技產業園,是去年鄉里招引阿壩州善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,盤活閑散撂荒地120畝,種植矮化密植蘋果16000株,有秦脆、黃金維納斯等品種。園區采用“合作社+農戶+企業”的模式,收出農戶閑散撂荒的土地,每畝流轉費從320元到1300元不等。此外,村民還可以在園區務工,日工資可達到150元。

眼下,園區的42畝核心區域已經掛果,村民正在田間除草、管護,90后王西就是其中一員。王西之前在浙江電子廠打工,去年回鄉看到村里正在大力發展產業,也下決心回鄉發展。他目前在蘋果基地做管理人員,每月工資3800元左右,“雖然比在浙江打工低一些,但少了很多生活成本,還能照顧家里?!?/p>

吸引王西回到家鄉的因素,還有這里的科技化管理。

在核心區旁邊,有一個黑白相間的小房子,外墻的顯示屏顯示著溫度、風速、雨量等數據。這里是園區水肥一體化管理的“中樞神經”,配料等工作都在這里完成,然后輸送到整個園區。如果哪一個區域的果樹管護不到位,管理員的手機終端會收到提示。王西說,自己正在學習管護技術,以后也準備種植蘋果樹。

正在建設中的分揀車間。王詩俠 攝

延伸產業鏈,讓小蘋果帶來更大價值。產業園的分揀車間正在建設中,建好后,不僅能在這里分選蘋果,還能成為村民休閑納涼的場所。王國智介紹,明年還將建設氣調庫、防雹網、田間工具房等設施。

西蘇瓜子村,藏式民居錯落有致。

站在蘋果基地向上望去,半山腰的藏式民居錯落有致,該村曾入選中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名錄。西蘇瓜子村將以阿壩州“三家園”建設為契機,將現代農業、傳統村落和現代民居結合起來,農業、文化、旅游融合發展,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。